矫形器的应用 1.检查诊断: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拟制作或佩戴矫形器部位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矫形器是否使用过及其用法。 2.矫形器处方:注明用途、要求、品种、材料、固定范围、* *、受力分布、使用时间等。 3.组装前处理:主要是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协调能力,为矫形器的使用创造条件。 4.矫形器的制作:包括设计、测量、绘图、取模、制造和组装程序。 5.训练和使用:矫形器正式使用前,先进行试戴(初步检查),了解矫形器是否符合处方要求,舒适度和对线是否正确,动力装置是否可靠,并进行相应调整。然后,教患者如何穿脱矫形器,如何戴矫形器进行一些功能活动。培训结束后,检查矫形器的组装是否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了解患者使用矫形器后的感受和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期末考试。检验合格后,才能交付给患者正式使用。需要长期使用矫形器的患者,应每3个月或半年随访一次,了解矫形器的效果及其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对于间歇性痉挛、张力不稳定的孩子,刚戴裸足矫形器的时候往往会感觉不舒服。爬行时佩戴下肢矫形器的处理:佩戴踝足矫形器使一个孩子爬行困难。那是因为矫形器阻碍了踝关节的跖屈,他只能用膝关节进一步屈曲或者增加髋关节旋转外展的程度来向前爬行。爬行是现阶段儿童在运动中自由探索的主要方法,所以训练和游戏时可以摘掉矫形器。久坐的注意事项:穿裸足矫形器坐在地上的稳定性会很差。这是因为孩子往往倾向于“W”型坐姿,这种坐姿会受到矫形器的限制。因此,一定要让你的孩子坐在椅子上,或者在长时间坐着时脱掉裸足矫形器。
怎么判断脊柱矫形器是否适合? 1.对比佩戴前后x光片的矫正效果。 矫正效果需要从侧弯角度的减小、旋转度的减小、身体力线的正常化三个方面来比较,而不是追求单一指标。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修正越多,效果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矫正力的施加应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脊柱矫形器不需要一次性矫正到位。设计矫形器时应考虑患者的依从性。矫形器的作用不仅仅是即时矫正,更重要的是趋势引导。 2.矫形器外观检查。 矫形器应外观光滑,边缘光滑,不应引起局部压痛和红点。如遇皮肤擦伤、红肿严重,属于异常现象,应立即联系矫形器师,及时修改调整。 3.日常生活运动检查。 包括佩戴矫形器后的站、坐、卧的检查,双上肢的活动度,髋关节的屈伸,能否顺利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动作,如系鞋带、上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