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框剪结构按上述70%剪力墙机构按上述50%采用因为变形缝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二部分,如混凝土断面厚度过小,施工时不易振捣密实,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抵抗地下水渗漏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会影响变形缝部位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局部强度,因此在变形缝两侧各350mm范围内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得小于300mm。
浇带留置原则及结构做法后浇带通常每30~40m设置一道,宽度根据墙、板的厚度不同,后浇带宽度为0,8~1,2m,建筑物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差、荷载、结构形式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有较大差异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或相连建筑物分期建造时,相邻部位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在建筑物上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就是避免建筑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影响而在建筑上设置的缝隙,它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伸缩缝(也称温度缝)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垂直缝隙,沉降缝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