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外亦有许多类似的记述。而近代消毒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化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中被逐步推进。 临床医学的需要是促使消毒观念诞生的关键因素。在医院消毒开展以前,各科疾病的病死率都很高。19世纪中叶,塞梅尔维斯对维也纳大学附院两个产科病房产妇的产褥热病死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后,首创了临床医学消毒的范例。1857年,威尔士要求手术前必须严格消毒手和手术器械。李斯特采用石碳酸消毒创面、医生的手和器械,使骨折病人病死率大大下降,开外科消毒之先河。1880年基尔默出版了《现代外科抗菌伤口处理方法》,为外科手术消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临床医学的需要促进了医院消毒工作的开展,消毒工作的开展大大地降低了各科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提高了医疗质量和临床医生对消毒重要性的认识。
流行病学的发展加速现代消毒观念的形成。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的科学。1949年,苏联科学家格罗马舍夫斯基在其《流行病学总论》中,明确提出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三大要素之一。19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自来水厂兴起,早期的自来水只是把从江河中抽来的水送至工厂,供工业生产用的工业自来水,并不实施消毒。人们饮用工业自来水曾引起过无数次的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水型爆发或流行。例如 ** 2年汉堡霍乱水型爆发,仅登记的典型病人就达到17000余例。对自来水实施消毒处理后,在供应安全用水的城市,霍乱不再发生。饮水消毒在预防和消灭肠道传染病中起了巨大作用。作为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措施的消毒,在其他方面还有食物消毒、空气消毒、日常用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疫源地消毒等。
20世纪30年代,甲醛的应用在化学消毒发展史上建立了一个里程碑,因此甲醛被誉为第一代化学灭菌剂。醇类也是发现比较早的一类化学消毒剂,如今我们在医院中与生活中常用的酒精消毒,主要成分就是乙醇。1949年,美国菲利普、史密斯等人研究了多种化合物的杀菌作用,发现了环氧乙烷,并且研究了其灭菌条件及影响因素。环氧乙烷被誉为第二代化学灭菌剂。1954年,戴维斯研制成氯己定(洗必泰),它虽然是一种低效消毒剂,但其消毒效果已被公认。 1962年,美国的派普筛选了醛类化合物,发现了戊二醛一经碱化便有良好的杀芽孢作用。此后,一些学者研究了戊二醛的应用条件,杀菌作用及影响因素。这种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气味小、低毒、对金属腐蚀小的优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医学灭菌,被称为冷灭菌剂,并被称为第三代化学灭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