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上元节(天关节、元宵节)和鬼节(地关节),下一个元宵节(水关节)被称为“三元”。元宵节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当时文帝下令1月15日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义神”祭祀定于1月15日(太义)。
传统习俗出去欣赏月亮,点燃灯放火焰,喜欢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笼等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打龙灯、狮子、踩高跷、划船、扭秧歌、奏传统民俗等和平鼓。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