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兴保在第6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指出: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建筑的寿命却能够达到132年。中国建筑钢筋不达标,混凝土保护层不达标、偷工减料等问题,也导致“楼脆脆”、“楼歪歪”时有出现。
这样刚建不久就被拆除的建筑,在这几年城市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已是屡见不鲜,正是这样一些现实让仇部长说出了这番线亿平方米的新建面积,而只能持续25~30年。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张增寿认为,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偏短,主要是由于我国结构设计、施工设计还有建筑材料水平较低,甚至存在质量问题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就整体而言,我国建筑的质量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对于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和建设之间的矛盾,各个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
“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对城市建筑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房屋建筑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有被拆的风险。”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专家胡必俊表示,“除了规划不当以外,建筑材料质量不过硬、违规操作屡见不鲜也是造成中国建筑‘寿命短’的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胡必俊还指出,有时个人的违规操作也会给整幢建筑带来“致命”风险。比如有些家庭住宅装修一味强调豪华、美观,擅自拆除承重墙,容易引起房屋倒塌;还有的在不能够铺地暖的建筑内铺地暖,势必引起房屋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倒塌。
建筑寿命短,不断被拆之后,其所引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就日益突出了。仇保兴算过一笔账: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据了解,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截止到2020年底,海螺集团总资产超2400亿元,较集团成立之初增长61倍,实现了国有资产大幅保值增值。科技攻关的前沿、海外发展的舞台、攻坚克难的一线、脱贫攻坚的前线,党旗迎风飘扬,党员冲锋上前,加强党建引领,凝聚起海螺集团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