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的一个朋友是小学语文老师,最近她向记者抱怨自己在开学这几天“备受打击”,竟“沦落”到连学生作文也看不懂的地步。原来,这位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谈暑期归来后的感想,结果有几个学生写了类似的话:“看到教室在暑假里被粉刷一新,真让人感到喜大普奔。”语文老师是师范中文系硕士毕业,从没听过什么叫“喜大普奔”。
而在学生交上来的暑假作文中,有一个平时作文很好的女生颇有文采地写道,暑假看过一部电视剧,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心怀好感,但因为两人差距太大,她也只能“十动然拒”。这位语文老师翻遍了词典,也没搞清楚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据青年报记者观察,最近这一两个月,所谓网络“四字成语”红得发紫。比如意为“细细想来,恐怖至极”的“细思恐极”,意为“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男默女泪”,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但觉得很厉害”的“不明觉厉”。人气最高的当属“人艰不拆”。在不久前的七夕节,当被问及“明年七夕你还会是一个人吗”,人们总以“人艰不拆”自嘲。此语现在代表“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之意。
黄安靖告诉记者,不得不承认,网友确实具有超强的语言创造力。在过去几年中,网友也创造了大量积极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符合语言文字发展规律,被社会广泛运用,比如“给力”。但网络词汇中也有大量“游戏之作”,这些词汇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娱乐好玩,但因为不符合语言规律,所以不具备传播功能。这些网络“四字成语”就属于此列。
从语文教育的角度,黄安靖不赞同学生使用这些“四字成语”,也认为这些成语完全不值得推广,“今年上海高考已经明确规定,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汇,将等同于错别字扣分。所以如果放任孩子在作文中乱用网络语言,就是害了他们。”近年,网络语言严重入侵语文教学,使教育者苦不堪言。黄安靖透露,《咬文嚼字》正在酝酿开设新栏目,及时公布那些积极的网络词汇,或“游戏之作”,以引起注意。(记者 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