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分析预测 > 中国艺术产品“走出去”:难点和市场定位(图)

中国艺术产品“走出去”:难点和市场定位(图)

日期: 2021-02-27 浏览人数: 110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文化走出去规划的实施已开始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出版物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

  文化“走出去”规划的实施已开始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出版物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宣传中国的人文历史和社会变化;更多的影视音像作品,成为周边国家的收视热门。并且,舞台艺术产品不断成为一些国家演出领域的“宠儿”,出国演出的团组持续不断,许多优秀剧目开始进入到国外的演出市场,甚至能够进入到发达国家的主流演出市场。

  比如,发达国家控制着主要演出渠道和演艺市场。艺术产品走出国门,这是国与国之间文化贸易的组成部分,属服务业贸易。而对这部分的经营,我国起步较晚,其规则、渠道,甚至是市场等要素,基本上由发达国家所制定、垄断和控制。目前,许多国家从签证审批、劳务许可到征收演出重税等,已经建立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演出项目本土保护措施。这些构成中国艺术产品“走出去”困难的外部主要因素。

  再比如,缺乏优秀的、能够受到国外欢迎的艺术产品。有人研究过外国观众观看中国舞台艺术产品一般有两种心理,一是剧目非常优秀,喜欢欣赏;二是猎奇心理,新鲜好奇。这也和我们国人观看外国演出节目的心态大致相同。由于中国几十年的持续开放政策,每年上亿人次的出入国门,多媒体和影视资讯的普及和快捷,使得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猎奇心态已逐渐减少。由于有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目前只有优秀的民族音乐、舞蹈、杂技以及带有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高水平演出,能够得到国外观众的认可。而国内众多的舞台剧目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

  二要论证出国演出的成本。既然舞台艺术产品“走出去”是市场行为,自然就要有成本核算意识。目前,国内艺术院团出境“商业演出”,都需要由演出院团与目的国的演出中介进行协商。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商演队伍的最佳规模应该是在50人左右(不含舞美)。

  三要研究出国演出剧目的针对性。要考虑出国演出的剧目是否“产销对路”,是否符合对方的观赏习惯和需求。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艺术院团,在艺术产品创作生产时,主要考虑还是在国内的“自产自销”,极少有针对国外演出市场进行剧目的专门打造。这里有艺术管理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也有艺术家思维局限、观念比较陈旧的问题。

  笔者对上述相关问题的思考,主要是想让涉外演出院团和机构,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审视艺术产品“走出去”所涉及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艺术产品“外向型”的发展策略。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为艺术产品“走出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在推动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活动中,也为舞台艺术产品“走出去”搭建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另外,在借助统筹推进文化艺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部署中,加强艺术产品供给,打造多样展示平台,创新产品供给机制,也为艺术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艺术院团应抓住当前的时机,做好规划,找准定位,多路出击,乘势而上,开拓国外演出市场,传播弘扬优秀民族艺术,践行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燕双)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市场定位图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