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建材前沿 > 栗占国:打造一流临床团队做国际前沿性研究

栗占国:打造一流临床团队做国际前沿性研究

日期: 2021-03-03 浏览人数: 121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2005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2011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重

  2005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2011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批准为中国首个亚太风湿病中心,2016年成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牵头多中心研究,推出一系列诊治方法、标准和方案,发表240多篇SCI论文,成果列入国内及国际诊治指南,成为中国、亚太和国际风湿病组织主任委员主席单位……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从普通的临床学科,到站在国际前列,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学科带头人栗占国教授的贡献和引领。

  1998年,已在哈佛医学院工作的栗占国,接到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和人民医院领导的热忱邀请,接手人民医院免疫科。此时的栗占国在国外读完了博士、博士后,并开始工作,他了解国外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水平,也很清楚国内学科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一个临床科室,必须有过硬的临床实力和资源才能有长远发展。”栗占国的学科定位很清楚。同时,他向国际标准看齐,注重诊疗规范和进展,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诊治新技术,以临床为本带领团队,建立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科室由“免疫科”更名为“风湿免疫科”,以增强患者对这个学科的认知。

  从医院统计数据可见,风湿免疫科每例患者的平均接诊时间居全院之首。每天需安排十几位医师同时出诊,甚至要从病房临时抽调医生协助,才能看完。 来这里就诊的大多是顽疾重症患者,不少人带着厚厚的病历,从全国各地慕名辗转而来。

  风湿免疫疾病多为疑难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栗占国要求全科的医师对每一位病人都要认真负责,仔细了解病情、查体及既往病史,从不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发现线索作出诊断,给予规范的治疗,经风湿免疫科诊断出的疑难病例如神经白塞病、神经精神性狼疮、噬血细胞综合征、SAPHO、POEMS、腹膜后纤维化等等不计其数。

  多年来栗占国一直在呼吁风湿免疫病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让非风湿病专业医生和患者了解这类疾病,尽早发现,及时用药。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他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杂志发表了十几篇强调风湿病规范化治疗的“专论”和“述评”。

  栗占国常说:“我们面对的是病人,而非仅仅是疾病,从‘病’到‘病人’多出一个‘人’字,医患交流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他对团队有清晰的要求并给予支持:要做优秀的临床医生,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诊治病人得心应手;要做学术型医生,了解国内外的专业动态、治疗规范和进展;还要争取在领域的前沿有自己的研究,对临床诊治中的问题,有所探索和见解。

  2016年3月,《细胞》(Cell)杂志子刊Cell Host Microbe发表了栗占国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杨光团队的研究成果——巨细胞病毒(hCMV)通过分子模拟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该项工作深入研究了 hCMV 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在国际上第一次回答了长期以来观察到的 CMV 病毒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疑难病,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2016年8月,课题组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免疫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将低剂量白细胞介素- 2 ( IL-2 )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获得成功。他们发现这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的生物靶向治疗方法,没有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感染、血象减低等副作用。该方法已使大量病人得到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多次在国际性会议上报告。

  2018年,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刘万里团队的合作研究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免疫发病机制,为该病的免疫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临床诊疗有必然的推动作用。研究应该是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回归到患者的诊治。”

  “栗老师有着长期的临床实践功底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优秀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谦逊务实的人格魅力,使他能与国内外众多一流学者交流合作;他对学术的前沿了如指掌,思维敏锐,总能把经验和国际进展融入临床及研究。”这是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的评价。

  从医院的材料上可以看到,在这个100多人的临床及科研队伍中,具备高级和副高职称者26人,有12位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7人,23人有海外学习经历,25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先后有29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一项以上国家级项目,其中5人牵头了国家或部级的重点和重大项目。

  栗占国一直强调,作为临床团队,首先要立足于临床,要有过硬的医师队伍,要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风湿病患者。但是,他在注重临床实践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们临床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强调做学术型临床医师。“没有科研思维和素质,临床发展必然受限。”

  在接手科主任之初,栗占国注重临床实践中的“传、帮、带”。“每周仅查几个病人的教学查房对带动一个学科远远不够,我们重视实实在在的医疗查房,解决诊治的实际问题。”他的学生回忆道:“当初栗主任每次查房都会把病房疑难及重点病人全部看一遍,然后坐下来,逐个病例讲起,从诊断到治疗,国际上怎么做,如何规范,甚至从患者的临床诊治思路讲起,收获非常大。”“风湿免疫科的大查房是全院最值得参加的查房之一,很有深度。”同学们评价。

  “多年之前,每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我的本子上都会记下很多内容,回来后开科会,告诉大家会议上有哪些亮点和值得注意的动向,然后讨论,布置任务,做研究。现在基本不这么做了,因为每年全科都会有几十人次出国参会,高年资医生各有研究方向。所以,我们的风湿免疫科是一个团队在发展。这个团队已经有了‘势能’,这种‘势能’还会不断加强。”

  勤奋、敬业是他对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已成为团队的座右铭。他的学生说:“栗老师常说——只靠8小时很难成为好医生,好人不等于能力强,太‘Nice’的老师不一定优秀。栗老师‘不严自威’,有的学生或高年医师也‘怕’他,因为努力不够。”

  作为团队的“家长”,他知人善用,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我们临床分工明确,病房、门诊各有大组长和病房主任,三级查房各负其责。临床分十几个专业组,无论是主任医师还是刚毕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栗占国常对自己的研究生说——博士论文不是目的,训练的过程更重要。“所以,我们每次的科研会都要所有人尽可能参加,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课题,而是几十个课题,并从中学习选题、研究方法和思路。”

  栗占国已先后培养了11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各地,有的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当地的学科带头人。靠着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他带出了一个成绩斐然、国内一流的团队。他们培养的主任班学员和进修医师分布到全国300多家医院,主办的全国风湿病研修班学员5000多人次。栗占国发起并主办的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IFRA)已连续10年,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类风湿关节炎年会。他担任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主席期间,设立了多个人才和基金项目,为推动中国风湿病学专业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个团队将会在风湿免疫领域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永立潮头,不断前进。(本文选自《北医人》第52期)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前沿性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