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的议题设计我们看到,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不仅强调学术的前沿性、创新性,邀请多位国外嘉宾前来交流分享,同时也强调实用性和基础性,十分重视对青年医生、基层医生基本功的训练。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您在组织学术议程时是如何平衡前沿性与实用性的?
许剑民教授:第一点,我们更强调的是前沿性,因为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安排在ASCO年会结束以后,所以ASCO的最新报道都会带到这个会议上。本次会议邀请了近40位海外讲者,这些讲者中有许多都是参与ASCO大会发言的,可以带给我们最新的知识。
第二点是注重实用性,近几年盛行多学科的讨论,所以我们设计议题时,会针对目前在临床上遇到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对现成的病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往往会有内科和外科思想的碰撞,或者国内观点和国外观点的碰撞,这样可以从实际的病人治疗中给出很好的治疗经验和体会。
第三点我们还注重时效性,目前肠癌的治疗还是以外科治疗为主导,我们在这方面有微创的手术论坛、手术的演示等。今年参加手术演示的有6个团队,包括国内的中山医院、福建协和医院和医科院肿瘤医院,还有来自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的团队。
许剑民教授:2008年出版的是第一版指南,之后再2010年、2013年、2016年以及2018年进行了再版。此次的主要更新点包括:第一,更强调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性;第二,进行病人治疗状态的划分,所谓的“治疗状态”是指有能够达到完全治愈的状态,即对于被称为NED状态的病人,我们需要更积极、强烈的治疗。这个强烈的治疗包括外科的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化疗或靶向转化治疗;第三,开始强调局部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射频和SBRT。
《论坛报》:今天上午进行了一个国际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共识研讨会,不久之后会正式推出文字版国际共识,此举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将来它也可能成为与NCCN、EMSO共识比肩的第三大结直肠癌肝转移共识?
许剑民教授:首先要更正一下,目前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还缺乏真正的国际版共识。无论是NCCN抑或是ESMO,肝转移都只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部分。现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是EMSO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共识,以及日本专家倡导的一个亚欧共识。所以我们希望借由此次全球性的盛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集聚一堂,来共同完成这样的一个共识。这个共识由前欧洲肿瘤外科协会主席Poston教授和我担任共同执笔人,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我们希望经过之后2~3年的不断更新,它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指南。
许剑民教授:机器人手术是比较新的一个领域,但其实它从2010年就已被引入到中国,在国际上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包括泌尿、妇产、心脏、结肠外科、胃肠外科以及胆胰外科,都做过了相关的这类手术。结直肠外科在这方面开展的也比较多,尤其是在中国,从2010年到现在已经做了将近6000多例结直肠癌机器人手术。目前的机器人手术相对更适合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它的原理主要是模仿人手在病人的腹腔里进行操作,不同于平面的腹腔镜,它是完全三维立体的。
我的操作理念是“开放怎么做,机器人就怎么做”。机器人手术针对狭小的空间,效果特别好,既微创,又安全,还能够保护神经,减少出血,促进术后恢复。我们将会在周日的大会上发表一项近5000多例数据的总结,其中初步的数据显示(机器人手术在)术中出血减少、神经保护以及术后的恢复(方面),都明显好于开放手术,但长期的生存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追踪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