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建材前沿 > “2018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18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日期: 2021-03-03 浏览人数: 173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人民网北京6月4日电(陈孟)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18学术前沿论坛,

  人民网北京6月4日电(陈孟)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18学术前沿论坛”,于6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与会嘉宾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在致辞中指出,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统筹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首都文化建设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在致辞中表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作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的命定之职,首都文化则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最重要的篇章。北京已经形成以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首都文化,构成了北京立于全国乃至世界的独特的精神标识。新时代赋予首都文化建设以更高的要求、更新的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以更宽阔的视野、更科学的谋划、更精准的举措,写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提出,学术的本质和学者的使命就是学术创新,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和全国文化中心,理应在学术创新方面走在前面。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要有一流的学术人才伍、一流的学术平台、一流的智库,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以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学术态度,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认为,当前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分化、信息化导致碎片化和公共领域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重建自信心,理直气壮地抓意识形态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改进话语体系、创新传播形式与手段,用科学方法和历史性进步超越思想悖谬,同时不断完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的演讲主题是“看得见的风景与看不见的城市”。他从风景之文野、高楼的迷思、下水道的启示、城市需要文学、博物馆的故事、居民与游客六个层面总结了城市景观的文化意义,剖析了城市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迷失,提出了城市文化建设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连玉明教授提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握好首都战略定位,建设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为核心的高品质的首都”。这里的文化至少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首都文化三个组成部分。其次,强化首都发展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将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窗口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全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区。第三,彰显首都特色,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首都核心功能,实现“四个转型”。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青年长江学者胡大平提出,城市的空间扩张应该关注“场所精神”。必须从现实的人的生存意义上来思考北京的城市建设与文化构建,使之成为古老文明的新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与世界新文明的探索的有机统一。他指出,要在保持文化张力中重建北京的文化存在:一是文化中心与中心文化。前者指北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集散地与文化后勤站。后者指北京成为崇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认同中心。二是文化圣地与圣地文化。前者要延续千年文脉,展现北京的诗史感与英雄气质,后者要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构建精致的文化氛围。

  学术前沿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自2001年创办以来,论坛以“立足学术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民生国是,探讨发展思路”为主旨,以北京雄厚的智力资源和优质的学术资源为依托,先后围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中国梦”等时代主题,团结引导各学会、研究会、研究院等学术性社会团体举办了17届主论坛、390余场学会专场活动,已然成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的年度盛会和促进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

  图解:一张教育成绩单” 看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双一流”建设名单落地: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这次“双一流”高校遴选采取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是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不是确定“双一流”身份。“双一流”建设,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强调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详细】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学术前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