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是考虑技术的革新,随着人们对互动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提高,线上会议会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疫情的反复,让线下展会的开展无法进行。疫情新常态下,筹备线下会议需要做好严格的防疫措施,活动的规模和人员接触也会受到限制,而且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额外费用。疫情新常态下,不建议筹备大型的线下活动会议。
而线上会议会则完美的规避了这些问题,也将是在疫情没有得到最终控制情况下的进行大型展会的趋势。而找一家技术和服务都值得信赖的虚拟会议和线上活动提供商是至关重要的,以保障会议高效、顺畅的进行。一方面可以节省线下活动的场地、娱乐和差旅费用,另外还可以在疫情时期在短期内举办线上活动,以保持会议周期正常推进而不被中断。
5月19日,百度首届线上婚博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线上婚博会以“超级婚礼季”为主题,依托百度技术、连接和生态能力打造一场行业盛宴,助力婚庆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化与智慧化。韩国艺匠、花嫁丽舍、桔子摄影、纽约纽约、到喜啦等知名婚庆品牌纷纷入驻百度“线上展厅”,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婚庆服务体验。
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云展会也有了更多的玩法,比如虚拟展馆、多渠道推广引流等。在“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过程中,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可以为企业拓宽营销渠道,也可以使会展主办机构对未来会展模式有了新的探索。在展商方面,云会展使展商可以通过图文、视频、3D等形式展示商品,更能直观展示商品和企业实力。如利用文博数字资源推出网上展览,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手段,推出草原历史文化精品展、院藏精品文物高清3D展示;同时策划了专题主讲和金牌讲解活动,对草原历史文化进行专题解读。同时直播手段还具有评论、点赞、抽奖等多个功能,可以使用这些功能与观众进行互动。
对于一场展会来说,人气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线下展会在开展前会通过广告、EDM、定向邀请等方式进行推广。而对于找万物云展会来说,可以利用小程序直接分发十亿微信用户,或使用邀请海报进行分享,以实现社群+朋友圈的裂变引流。
在以往的线下展会中,展商如果想统计人流量、互动数据、观众停留时长等相关信息,过程往往会比较繁琐,而且数据不一定精确。但如果借助找万物云展会平台,可以通过内容分享数量、主页浏览数量、直播间人气等多维度的数据,量化品牌传播和转化效果,更有利于展后的复盘和跟踪。
线下展会的时效性很强,如果客户不方便到场参加的话很容易就错过了当时展会的内容。而在云展会的话,线上直播后支持视频回放,能让当时不方便看展的客户过后再看,不错过展会中的精彩展示、演讲等内容。实现了内容的二次传播。
线上展会不仅是中国会展机构和企业面对疫情的破局之举,这一做法也是全球趋势。Facebook 2月底宣布取消原计划5月份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召开的F8开发者现场大会,后来宣布F8或将以网上发布会取代。苹果夏季开发者大会WWDC,同样改成线.
尽管线上展览已普遍拥有极度高清的分辨率,但仍有不少观众对欣赏实物抱有执念。除展品本身外,展览中的墙壁、地毯的质地、颜色,展厅中的光线甚至气味,展品之间实际的大小与尺寸比例,都是构建观众对展览认知的重要框架,是线上彼此割裂的单幅展品或虚拟观展体验所无法实现的。此外,版权、技术方面的不成熟,也为线上展览的体验带来一些局限。
把实景利用全景相机拍出来,再把每一个点拍摄到的内容连起来,对室内进行一个3D模型的建立,再设立合理的行动点,这样就可以通过移动端的触控操作来进行一个空间移动,另外在程序中加入AR的购物体验,用户和商品可以直接产生交互,通过触屏幕任意处即可查看产品的种类、数据等深度信息。并且可以直接进行下单、购买的操作。
3.建平台、做活动,促交互。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展示平台、严肃交互场景和自由交流场景。其中,展示平台是指还原展会中企业形象展示、展品展示的功能模块,可参考B2B平台,可以结合视频、直播、VR等新技术。严肃交互场景是指展会中严肃正式的商业活动,比如开幕式、高峰论坛、行业研讨会等,这类活动一般是单向的,可通过直播方式进行。自由交流场景是指展会中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比如客商交流、互动、小范围会议等,这类活动一般来说是双向或多向的,可通过即时通讯和会议工具实现。
2.展期要限定。很多会展策划方案都在讲:原来是3天的展会,上线天了。这个说法没错,展示的确可以365天,但非展期一定没多少流量,效果非常有限。展会有一条核心逻辑是某段时间内聚集了海量资源,如果去掉时间限制,资源就会从时间维度分散,也就谈不上聚集资源了。不过,展商的企业展现和产品展示变成线天后,打破了线下展会的时间边界,达成有效补充。同样,“线上展会”平台中的供需信息也是365天展示的,能长期服务于展会参与者及上下游产业链,这也符合互联网的长尾理论。
3.互动要高效。目前很多平台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没有更好的信息工具,互动方式还比较传统,有些平台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工具才能达成互动,有些平台甚至暂时还实现不了互动功能。线上展会能否实现高效互动,笔者认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评判一个“线上展会”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