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新能源汽车[ 本调查中涉及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式和插电混合式乘用车。]鼓励政策出台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未来广州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提升。《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提出,预计到2020年底,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累计将达20万辆,各类充电桩(机)保有量达10万个。
在此背景下,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现代社评院开展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倡导消费者树立品质消费、追求绿色、协调、共享的消费理念为导向,为广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行业专家代表分别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州大区经理、广东劲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广汽丰田互联出行部部长和新能源业务科负责人、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新能源动力电池实验室负责人、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本次调查采取拦截访问和网络问卷调查形式,总共完成2247份调查问卷。其中拦截访问通过在市内充电桩使用率较高的大型公共充电站,选取粤A车牌新能源汽车车主进行访问,共完成237份。网络调查通过网站、网络固定样本库、微博、“有车以后”等微信公众号及朋友圈、消费者志愿者群、微信等针对车主和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开展,调查时间为2018年8月30日至10月15日,共完成2010份。
主要调查结果为两大部分,一是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包括当前新能源汽车质量及相关技术、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评价、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二是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分析,包括消费者市场前景、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共享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等。
受访车主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一般。调查发现,车主对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总体评分为3.37分(满分5分)。其中,特斯拉居第一,为3.73分,略高于其他品牌;北汽新能源次之,为3.40分;比亚迪、东风汽车、吉利汽车分别为3.39分、3.33分和3.31分;其他品牌为2.83分。总体评分不高,新能源汽车还需加大力度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不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曾表示:“最迟到2025年,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汽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电动车此时将此消彼涨,传统车面临更大的压力。”
调查显示,根据不同的购买时间,近七成车主表示汽车有出现不同程度的里程衰减,其中,衰减了10%以内的车占38.9%,10%-20%的占19.7%;6.3%衰减程度为20%-40%,1.6%衰减了40%以上,33.5%车主表示没有出现衰减。受访专家表示,电池的衰减与行驶里程和温度有关。一是行驶里程越长,充电次数越多,衰减越大;二是温度越高,衰减越大。此外,据媒体报道,车主实际用车时续航里程与购车时商家宣传不符,也是车主感到出现续航衰减的原因之一。
从品牌来看,比亚迪里程衰减程度最低。按1到5分为分数区间,5分表示没有衰减,1分表示衰减40.0%以上,续航衰减程度越低,评分越高。调查显示,车主对新能源汽车整体衰减程度评分为3.97分。比亚迪续航衰减程度最低,评分为4.11分;北汽新能源次之,为4.09分;东风汽车4.08分,居第三;吉利汽车和特斯拉均低于总体评分,分别为3.76分和3.20分,其他品牌为3.80分。[ 东风汽车、特斯拉样本量较小,结果仅供参考。]
调查显示,当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集中在200-400km的较多,400km以上的较少。在消费者评分中,续航能力评分最低,为3.38分,说明消费者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较不满意。其他指标中,充电速度为3.41分,电池耐用性(寿命)为3.47分,电池安全性为3.65分。
对于电池起火事件,受访专家表示,一是电池生产质量问题,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偶尔掺入了杂质;二是电池连线失效问题导致电压检测线失效,造成电池过充现象,从而引起起火,甚至是爆炸;三是部分电池受外部不可抗压力影响,过度撞击等均会导致起火。但总体来说,电池起火仍是小概率事件。
调查显示,受访者的新能源汽车2小时以内充满电的占46.1%,2-4小时充满的占37.0%,4-7小时充满11.0%,7小时及上占6.0%,公共充电桩充电效率仍显不足。有受访车主表示,在充电站充电时间太长,不像加油站加满油立刻就能走,而且大部分露天充电站均无休息室,充电体验不佳。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市工信委出台了《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
在现有新能源汽车政策中,购车补贴政策消费者知晓率最高,达到56.4%,不限牌、不限行、减免购置税政策知晓率保持在50.0%左右,购车贷款支持及利率优惠知晓率为43.8%,允许车主申报自建充电桩知晓率最低,为27.5%;7.4%受访者表示都不了解。
调查显示,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总体评分为3.77分。其中购车补贴政策评分最低,为3.80分,减免购置税评分为3.83分,对于“不限行”“不限牌”政策评分较高,均为4.03分。在广州实行“开四停四”管理措施背景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政策无疑更为关注。
而消费者对购车补贴的感知可能不明显,2018年7月穗新能源办印发的《广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由车企在销售车辆时,车价按照扣减购车补贴后与消费者进行结算。据受访车企代表反映,新政策实施后,一方面由于相关的细则尚未出台,车企申请相关补贴较难;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对购车补贴的感知不明显。
充电费用收费一般为“电费+服务费”组成。根据《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试行收费标准的通知》,2018年7月1日起,我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上限从原规定的每千瓦时1元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下调了0.2元。但仍存在一些充电运营企业未按照《通知》及时下调,仍按原每千瓦时1元进行收费,引起车主不满。
据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披露[ 《南方都市报》2018年8月15日《公交车、公务车逐步推广新能源车》报道。],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6万辆。广州市充电设施智能管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全市充电桩运营商共58家,充电站(群)2077个,充电桩总数为17180个,与原计划2018年建成充电桩34700个存在较大差距。据以上数据测算,现有新能源汽车车桩比[ 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桩总数]约为4:1,充电桩数量偏少。
本次调查显示,充电桩少(54.1%)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最大问题。其次是充电桩分布不合理(46.9%)、充电车位被占(38.5%)、充电桩质量参差不齐(30.7%);充电接口不兼容、充电桩安全性能问题、充电费用支付不便等问题程度较少;此外,其他问题占6.9%;认为没有问题的受访者仅占2.3%。
受访专家表示:“2015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出台,充电桩数量也明显增长,甚至可以说是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一方面,早期建桩并没有首要考虑选址、分布等因素,而是先注重建成数量,因此导致许多充电桩选址偏僻。另一方面,当时市场上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充电桩匹配性差、充电不兼容、性能也参差不齐,桩建好了使用率却不高。”
据本次受访的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市来看,南沙充电桩建成数量最少,为540个,其次是荔湾(631个)、从化(661个)、增城(742个)、越秀(831个);海珠、花都、黄埔、番禺、天河、白云建桩数量均达1000个以上,白云建桩数量最多,为3729个。
本次调查显示,全市来看,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区充电比中心城区困难。排名前六均为距市中心较远的区,其中,从化区充电最困难,占(41.0%);其次是南沙区(33.9%)、番禺区(32.7%)、花都区(31.0%)、增城区(28.6%);中心城区充电普遍更方便,充电困难程度均低于25.0%,黄埔、越秀区相对较难。
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中,有实际购买计划的占36.4%,63.6%不考虑近两年内购买。从购车类型来看,插电混合式动力汽车更受其青睐,占58.5%;而纯电动式汽车占比略低,为39.8%,其他类型占1.7%。
受访者获取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最主要途径是媒体报道(61.9%)。其次是通过汽车展销会(44.5%)、商家介绍(43.4%),电视广告(39.1%)、亲朋建议(32.6%)、汽车网站(32.5%);政府宣传、书籍报刊等途径较少,分别为26.4%和21.0%。
节能环保是新能源汽车特性,同时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车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因节能环保而购车的消费者占66.7%。其次是因购车补贴,占48.2%。受广州“限行限牌”政策影响,消费者因新能源汽车不限牌而购买占46.7%,不限行占43.7%。据央广网2018年7月29日报道,广州“开四停四”8月开罚在即,今年6月,广汽新能源总体销量达1587台,同比增长436%,几乎是去年同期的5倍,创下历史新高。本次受访车企代表表示,新能源汽车在“双限”城市销量高于其他城市,广州市“开四停四”限行政策实施以来,到店咨询、购买新能源车的人数大增。
充电桩太少(48.6%)是消费者近两年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价格高(40.9%)、电池、充电桩等安全性能未知(39.9%)、可供选择的车型太少(39.4%)、充电时间长(39.0%)、电池续航能力差(38.7%)等因素较为集中;担心电池报废产生污染占27.7%,“车保费过高,理赔难”占18.3%;此外,无购车计划(20.3%)、已经购买燃油车(13.2%)、其他(3.2%)也占一定比例。
据《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单均保费[ 单均保费:每单保险的平均保险费用。]比非新能源汽车要高出21%。以签单保费占比达52.6%的家用车为例,2017年新能源车单均保费为5928元,非新能源车则为4626元,前者比后者保费贵28%。目前保险公司将新能源汽车“按补贴前价格投保,按补贴后价格赔付”不合理现象,导致车主投保保费贵、理赔服务不匹配。
本次调研发现,车主认为新能源汽车保费合理的占38.9%,其中,非常合理的占8.8%,比较合理占30.1%;认为一般的占48.0%;认为不合理的受访者较少,仅占13.1%,其中不太合理占9.7%,非常不合理占3.4%。总体来看,消费者认为车保费基本合理,可能与其对保险费的感知不明显有关。
调查发现,47.8%的受访者停车时有遇到过智能停车系统识别不了新能源车牌的问题。究其原因,新能源车牌号为六位数,比普通车辆多一位,而目前的车牌识别管理系统都是针对传统车汽车研发的,导致对新能源汽车的识别率不高,给车主停车带来诸多不便。
本次调查显示,各大共享出行平台中,“Gofun出行”选用率最高,为40.3%;其次是“立刻出行”(35.9%)、“Ponycar马上用车”(34.7%);再次是“EVCARD”和“途歌TOGO”,分别为29.7%和25.7%;“盼达用车”和“巴歌出行”选用率较低,分别为19.3%和14.1%;其他如“驾呗”“一度用车”等平台选用率为6.3%。
在选用平台中,哪家平台体验最好?数据显示,“Ponycar马上用车”用户体验最好,第二名为“立刻出行”,“EVCARD”“Gofun出行”“途歌TOGO”居中,“盼达用车PANDAAUTO”及“巴歌出行”排名靠后,平台服务有待加强。
一是电池续航能力不足。一方面,动力电池续航里程不足。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主要以200km-400km为主,续航里程达400km以上仍是少数,续航里程不足导致消费者出现里程焦虑,长途出行受限。另一方面,随着充电次数增加,续航里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
二是电池质量问题。一方面,目前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存在瓶颈。如市面上动力电池主要有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前者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较低,后者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低,而部分汽车厂商片面追求续航里程,一般采用安全性能相对低的三元锂电池。另一方面,存在部分生产企业为缩短生产周期,忽视技术规范和标准、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等。
一是充电桩数量少,分布不合理。广州市充电设施智能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广州市2018年底计划建成34700个充电桩,截至10月底,实际建成17180个,充电桩建设速度明显滞后。据测算,现有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为4:1,总体看来,充电桩数量少;另一方面,充电桩建设分布不均。早期充电桩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部分企业通过扩大网点,通过增加建桩数量领取补贴盈利,建桩选址不尽合理,造成“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现象。
二是市场监管不足。有媒体和专家认为,近年来,曾发生过部分企业利用监管漏洞,伪造原始生产销售凭证、生产合格证等骗取车辆补贴的现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了守法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合法权益,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造成恶劣影响。加强监管,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应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平台。一是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通过吸纳优秀车企、厂商、科研机构等单位,组建专门技术开发队伍,提升研发水平;二是设立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及科研创新奖,对于取得重大成果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鼓励自主创新。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研发。一是掌握核心技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水平,努力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电池各项性能。通过提升动力电池模块安全技术、加强新型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部门方面,一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标准规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标准规范,实施统一的充电设施标准,有利于提高车桩兼容性,提高消费者使用便捷性;二是要保障充电设施用地。简化审批程序及手续,优化土地供给管理,同时允许土地使用权取得人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依法依规建桩;支持新建变电站用地兼容充电桩、储能站等设施;三是提供用电保障。出台新建建筑配套充电设施的配电要求指引,加快建设配套电网,解决老城区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四是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打造“半径5km”充电圈,鼓励商业中心、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配套建桩,鼓励具备条件的公交、环卫等充电站点对外提供公共充电服务,优化中心城区与郊区充电桩布局;五是协调推进住宅区充电桩建设。由街道办、居委会、业委会等牵头组织协调,搭建业主与物业沟通平台,提升充电桩建设支持率;六是提高充电设施使用率。鼓励有停车场地的单位、车主自建充电桩,并适当向社会开放,共享共用充电桩。
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者遇到过停车场识别不了新能源专用号牌问题,车牌识别系统升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应加快推动全市停车场智能识别系统升级更新,解决旧系统识别不了新能源汽车车牌问题,为新能源汽车停车、出行提供便利。
一是要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存在滞后问题,如新能源汽车缺乏专属保险条款,现有传统燃油车险条款并不适用;《广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暂缺具体实施细则;现有《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由于政策并不具有强制性,且缺乏奖惩机制,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建议对现有政策法规查漏补缺,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及专属条款,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明确奖惩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促进依法行政。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其一,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其二,加大新能源汽车路权。调查显示,“车辆不限行”是影响消费者购车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减免通行费、建立专门停车场等,提高消费者出行便利性。其三,加大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用电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外资企业投资充电桩建设。
充电桩运营企业要注重提升用户充电体验,提升充电效率。一是推动“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二是结合用电政策制定合理充电费用,建立24小时全天候线上服务,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三是联合停车场,打造“充电+停车”合作模式,由停车场协同管理,做到充电车位新能源汽车专用。四是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车、桩、客户、电网全方位数据,借鉴加油站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充电等待时间,打造包括餐饮、零售、租车、洗车、车辆体验等“充电后市场”的综合配套增值服务。
汽车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重视客户满意度评价。一方面,车企应不断创新,诚信经营,通过提供优质售前售后服务,尽可能消除消费者购车顾虑。如提供代充或上门充电服务、给每车配备小型移动电源等提高充电便利性;定时提供维修保养等服务。另一方面,提升消费者用车体验。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持续开展消费者用车体验调查,结合调研结果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调查显示,媒体报道是获取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应通过新闻媒体、自媒体等途径,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对于电池起火等极端事件应给予客观报道,避免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可联合车企厂商开展线下乘车体验等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主动了解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