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报告基于2014-2019年间发表的论文数据,以科睿唯安(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数据库中的11626个研究前沿为起点,遴选展示了11大学科领域中的11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反映了近年来相关学科的发展成就和趋势。报告显示,在11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中国在农业科学与植物学及动物学、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等4个领域在全球排名第一,总体排名第二。
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报告聚焦热点前沿——“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等方向。继2019年“有机超长磷光材料”首次入选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Top10热点前沿,2020年该研究方向再次入选。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新加坡、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科研人员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领域做了很多重要工作,通过引入溴/碘等重原子、引入芳香碳基、形成晶体、嵌入聚合物内、主客体作用、形成氢键、形成卤键、形成H型聚集体等具体方法,合成了多种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其中,西北工业大学黄维(曾在南京工业大学工作)、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等人的工作较为突出”。
黄维院士带领团队,从一闪而过的“偶然发现”,敢于坐“冷板凳”,经过5年的探索研究,于2015年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材料》上报道了“有机超长磷光”,该材料被业界誉为“有机夜明珠”。随后,黄维院士团队继续深耕该领域,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引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2019年在《自然光子学》发表报道了首个单组份多彩有机超长磷光材料。近期,他们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领域,再次获得突破,利用亮态三重态磷光,实现了高效纯有机闪烁体,突破传统重金属元素引入获得高效闪烁体的认知,相关成果在国际顶尖光学杂志《自然光子学》发表。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于2017年10月成立柔性电子研究院。2020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西北工业大学增列全国首家“柔性电子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柔性材料为基础,以柔性电子器件为平台,以光电技术为核心,瞄准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深度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空间科学,在引领相关领域颠覆式创新和跨越发展中初见成效。
当前,西北工业大学正全力建设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并于2020年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柔性电子为主题的学会,获批建设多个省部级以上的研究平台,吸引了百余名海内外人才加盟,成为西部人才引进的热土和高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扎根陕西、服务国家、立足前沿,推进柔性电子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