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成功故事 > 创意农业、公益事业……听听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故事

创意农业、公益事业……听听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故事

日期: 2021-03-09 浏览人数: 264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举措落地逐步拓展择业空间,一些新领域、新业态成为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干事创业的舞台,他们主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举措落地逐步拓展择业空间,一些新领域、新业态成为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干事创业的舞台,他们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在变革的大潮中修炼十八般武艺,将创意变现,让梦想实现,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采访了其中一些年轻人,听听他们的就业创业故事,或许对奔波求职中的毕业生们有所启发。

  这个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的初创农业基地有些简陋,但从种植、销售到农旅业态样样都有,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体验农活的好地方。基地负责人是去年刚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的谭俊。1995年出生的谭俊,一口本地话,由于经常在大棚、田间劳动,皮肤晒得黝黑,俨然一副田间老把式模样。

  2017年,还在读大二的谭俊萌生了把所学知识尽快实际运用的想法。“当时先是在寝室阳台种多肉植物,后来越种越多,就在老家的田里搭了一个竹棚子,同时在网上直播卖货。每次直播销售额在一两百元,相当于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谭俊说。

  学以致用最能长本领。谭俊调配出适合长沙郊区的多肉植物营养土配方,用所学的园林知识搭建出很多精致的多肉植物小盆景。他还把实践中的学问上升为理论,在校期间申请了课题,专门研究多肉植物如何在湘北地区屋顶绿化中得到更好运用。

  2019年毕业季时,谭俊面临两难选择:继续种植多肉植物,还是找份父辈们眼里的好工作。“读书的时候长辈们都支持我不断尝试新事物,但当我准备扎根农村搞新型农业时,反对的声音就多了。”谭俊说,亲戚邻里们觉得我回乡没前途。

  在当地社区的帮助下,谭俊用每年1万元的价格流转了7亩农田,算上自家的3亩,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多肉种植基地。一头扎进田间,谭俊才发现从事农业创业的年轻人还真不少。离他的基地只有两三公里,1993年出生的校友曾世杰也开辟了一个农业基地,专种蔬菜和火龙果。同样在望城,34岁的袁虎,水稻合作社规模已经到了2600多亩;刚满20岁的丁胜也成了流转200多亩地的水稻种植大户。

  2019年,谭俊的多肉植物基地销售收入达到80多万元,还开辟了多肉DIY、户外烧烤等休闲项目,每亩地平均年产值近10万元,远高于一般的果蔬种植。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谭俊的多肉植物基地销售收入只有往年的1/3,偏偏这时,农业创业者最担心的自然灾害又来了。“大风把好几个棚子都吹起来了,损失惨重。”但在多方帮助下,谭俊申请到了当地农业部门发放的受灾补助,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又到一年求职季,很多想借助互联网返乡创业的师弟师妹向谭俊请教经验。“现在,休闲农村、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越来越需要有知识、有新理念、懂技术的年轻人。”谭俊说,“乡村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但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同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接下来,谭俊打算培育技术含量更高的多肉植物品种,提高产品均价。“别看我这里有10多万棵多肉植物,但平均价格只有四五块钱,高端品种只占20%,与成熟、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多肉植物基地还有差距。”谭俊说,最近母校找上门来,准备把他的基地吸纳为学校创业孵化基地。

  幸运的是,他的创业梦得到了实习公司的支持。“实习公司老板得知我想创业,愿意与我合作,为公司提供后端仓库等支持,这让我们的前期运营有了不错的基础。”陈恺宇介绍说,加上实习期间积累的采购、销售经验,虽然公司仅有6人,但5月已达成百万元的销售业绩。陈恺宇颇为自豪。

  公司成立一个多月,当“老板”的体验又如何?面对记者提问,陈恺宇直言不讳:“创业当老板远没想象中那么简单,以前我只关注个人业绩,现在公司大小事情都要操心。”对他而言,这个老板并不好当,从联系供应商到商品上架、推广,再到管理员工,所有事务都要费心,忙得双休日也无休。

  前不久公司就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来,在对某商品的定价、上货方面,陈恺宇与员工产生了分歧。“疫情影响下的国际货运形势不稳定,该商品本就利润低,我便提议放弃该商品。”后来了解到员工为商品营销倾注不少心血,市场反馈也不错,协商后便决定提高定价试一把。“没想到卖得还不错,为公司带来可观收益。”陈恺宇感叹道:“原本以为当老板只需要发号施令,原来人际关系是门‘大学问’,今后要学着与员工打好交道。”

  95后陈恺宇对年轻人创业有着自己的见解:“年轻团队更具朝气,思维活跃,大家奔着同一个理想,合作起来也更有干劲。”前不久,他向浙江外国语学院提交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申请,申请通过后可以能拿到1万元的补贴。“学校专门出台了创业帮扶政策,无偿资助学生创业,目前已资助30余名学生。”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傅尧力说。

  “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今年夏天即将毕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硕士研究生朱丽娟早早决定了职业方向。在由上海普陀区妇联业务主管的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实习了近半年,她由衷地爱上了做公益。她已签约这家公益慈善组织,全职负责困境儿童帮扶工作。

  选择社会组织作为自己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起点,并不是朱丽娟最初的想法。“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认识还不深入,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价值在哪里。”朱丽娟说,但后来的一次专业实习经历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时,朱丽娟在上海的一家医院担任医疗社工,负责探访病房,为病人和家属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对抗疾病。

  “聊得多了,家长和孩子也就愿意真心实意地和你说话。”朱丽娟说,一圈问下来,这些家庭的焦虑主要集中在网课上。有的家庭没有平板电脑,长时间盯着手机看,孩子难以专心还伤眼睛;有的家里没法打印,打印试卷必须去打印店,不仅价格贵,还要长时间排队……

  “这些事情都不大,但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朱丽娟和同事们迅速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中心积极筹集善款和物资,在普陀区相关部门和一些爱心人士及企业的帮助下,筹集来的打印机、平板电脑、复印纸、笔记本等被分别送到了30多个孩子手中。

  近年来,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长,公益慈善组织逐渐成为吸纳就业、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但一些应届毕业生及家长认为社会组织工作并不是一份稳定的职业,即使一些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择业时也会对社会组织性质的单位望而却步。对此,朱丽娟有自己的看法:“年轻人首次择业应该多从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角度考虑,选择一份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这样才能保持前进的动力。”朱丽娟说。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