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美国的巨额关税上,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他国家也在提高对中国的关税。2013年至2015年间,欧盟将中国从普遍优惠制(GSP)体系中排除,2018年7月18增加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反倾销关税。
就美国和欧盟的关税政策来看,欧美的市场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服装、箱包、鞋帽、玩具等产品的出口大幅下滑,而且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潜在竞争者变现。但欧美市场很难在其他地区被取代,在10年内产业依旧存在增长空间,但跨境电商行业需要更注重品牌运营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跨境电商运营品牌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无疑会更受青睐。
但实际上,高额关税本身并不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我们需要考虑到,一旦海外关税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波动影响到电商的配套行业,导致物流、营销、供货等环节效率的降低,同时当政策上的抵制逐渐演变成为民间性的抵制时,跨境电商行业受到的影响才是最严重的。PESTEL分析模型就应该按照顺序来分析。
此次美国针对中国所制造的关税壁垒,主要是源于中美的国际分工不同,加之美元成为主导型国际货币而造成的“特里芬难题”所造成的贸易逆差。中国对美国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中国出口则是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智造”也在不断走向世界。随着国内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发展,部分技术型产品的进口也在逐渐下降。但反观美国,却没有大量的廉价劳动里来支持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欧盟为了促进内部各国的经济发展,于1957年,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建立关税同盟,成员国内部逐渐取消关税,1992年底,非关税壁垒也被逐步取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盟内部商品和人员的流动。2017年欧盟各成员国间互相进出口服饰、鞋子等商品,共计1418亿欧元,同时欧盟服饰和鞋子的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2017年从中国进口该类产品334亿欧元。由此可见中国依旧是出口欧盟的主力市场。
就目前形势而言,国内服装类跨境电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首先美国的高额关税主要针对的便是中国的纺织服装类行业,其次欧盟各成员国间相互进出口服饰,一定程度上也在削减中国服饰产品的市场份额,而且国内的竞争也会在外在的压力下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走过独木桥,跨境电商行业不应盲目满足于之前的低端产业发展,当国际大环境将要发生改变时,就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营销和品牌的运营,并且要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体,在产品的选择上更要附合消费者心理,且以满足消费者的质量需求优先。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一方面意味着面临的压力会更多,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机遇的到来,但这份机遇对企业的要求会比以往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