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商机创业 > SaaS创业路线——长期增长下的机遇

SaaS创业路线——长期增长下的机遇

日期: 2021-03-30 浏览人数: 110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1978年至2018年的40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8%,远超欧美的1.7%,也远超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4%)。其中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投

  1978年至2018年的40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8%,远超欧美的1.7%,也远超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4%)。其中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投资占GDP总额的比例——中国为42%,印度34%,美国只有21%(1997~2017年数据)。

  答案是不行,在GDP的平衡式里,“净出口(即贸易顺差)= 储蓄 投资”。中国是因为储蓄率高,投资才能占GPD的42%;如果像希腊这样低储蓄、中等投资规模,都会累计产生巨额贸易逆差、巨额财政赤字,更不能指望做高投资了。

  与美国相比,在2015年之前的20年是中国软件行业缺失的20年。起步晚、产品弱、中高端市场被ORACLE、SAP、微软占领,没有形成多少产品、技术、人才和资本上的积累。2015年“SaaS元年”以来,几百亿砸下来,终于看到一些起色。我们需要的是“高投入—优秀产品—激发高需求—营收高增长—继续高投入“的循环。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软件”支出占GDP的比例还达不到全球平均水平(根据Gartner、国家统计局 2019年数据)。但软件占比低,是软件生产力不足,而非无需求。说白了,没有优秀的产品,就没有高需求。

  首先,2020年绵延不断的疫情对这一切有个突然的冲击。疫情期间,线月份之后,国内的疫情仍然会影响出行,我刚看了一下,今年我取消的机票有整整十张;所以线上的习惯仍然被保留 —— 开个100人的线下会,线上有几百人看直播。

  十年前,用户有问题都习惯直接打400电话。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用户转用IM(即时通讯)咨询问题。对用户来说,这有两个好处:服务端可以安排同一个人来服务,信息连贯不用每次从头说起;中国人在社交上比较腼腆,更习惯用IM这种非即时的方式,甚至与陌生人交谈时喜欢打字胜过语音。

  我最近没有用过火眼云或探迹的产品(上次用是2017年了),并不能做出直接评价。但我认为这是未来两年中国SaaS产品的重要趋势——基于多方数据、基于更好的数字化基础,提供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数字化工具,这相当于美国的“linkedIn + 邮件营销”。而且这不限于营销云,销售云、服务云、行业SaaS都有这样的机会。

  做行业SaaS,首先要靠一个工具SaaS去占领市场,无论是哪一个细分市场,我们需要去做一个好的、高质量的、客户容易用起来的SaaS工具,去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得到一定的客户数量。如果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行业第一当然是最好的,“行业第一”的市场地位会很有价值。

  无论是巨大的餐饮、服装等一级行业,还是小到“运动鞋制造”这样小的细分行业,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的SaaS公司都会非常有价值,第三第四名的机会就很小了。我在《SaaS创业路线图(廿五)护城河在哪里?》中也讲过,先切入细分市场,这是更快、也更稳的竞争策略。(文末有原文链接)

  增值业务不仅是企业的增值收入这么简单,它还能更好地去绑定客户。比如做集中供货,从供应链角度来服务客户;比如用金融的方式、移动支付的方式,去把客户更好地粘在你的产品上。如果能够进一步地把你的客户的客户都粘在你的产品里,大家组成一个网,当然就更好了。

  SaaS系统是客户业务运作中很重要的一环,行业SaaS公司的产品迟早会介入到客户的整个业务中。这时就有可能产生双边效应,进一步形成网络效应。比如滴滴,一边有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另一边有大量的乘车用户。

  当我们通过一个SaaS工具把两边的市场、甚至是整个网络搭建起来,就像我前一篇很热的文章《SaaS创业路线)他们闯出中国SaaS 2.0》(文末有原文链接)提到的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一样,它能够把一个行业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串成一张网。首先,它形成了一个极好的护城河;其次,透过SaaS产品它能更深地去介入这个行业的产业互联网改造,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通过观察美国和中国的市场,我认为中国的SaaS公司将会创造出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收费模式、或者说为客户带来价值的模式,会跟美国的SaaS公司非常不同,我们的整个复杂度可能会更高,但是也会更落地、更能够直接地帮到我们各个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化的改造过程。

  当前我们各行业里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很薄弱;不仅是信息化的基础、数据的基础,还包括整个业务链条打通的问题。基础薄弱、需求更深、更难以满足,中国SaaS公司因此反而有可能获得更深入的创新机会,也许5~10年后的成就会比美国SaaS公司更大。

  为何国内的通用型SaaS没有像硅谷SaaS产品那样爆发?除了客户需求不一致、软件工程基础弱、产品力不足、全社会数字化基础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工还不够贵。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工人很便宜,手工工厂就不会大规模购买机器人代替。甲级写字楼里,996的公司也是类似的道理 —— 别以为员工加班是免费的,其实加班费早就包含在工资、奖金或期权里了。

  最近半年,也有不少比较传统的做软件项目或OP软件的企业CEO找来,希望我给他们的SaaS化产品转型提供一些建议。我的那本书《SaaS创业路线图》中有讲到相关内容;和他们几次深度交流后,我初步总结了一下。

  我觉得大家可以参考明源云的做法,他们的原有OP产品是房地产开发商ERP(截止2020年上半年仍占大部分营收);2014年开始转型SaaS,选择了不同的场景“售楼SaaS”(云客,目前的主力SaaS产品),这个决策有三个优点:

  另一个例子是广联达(主产品是工程造价软件及BIM),从官网上也能看到,他们的数字供采业务为建筑行业提供采购建筑材料与设备的信息,是开发商造价估算之后的下一个工序。这就更进一步了,是我说的“商业SaaS”的范畴 —— 为客户提供IT工具之外的增值服务。

  关键则是负责人。如果公司规模还不大(200人以内),建议由CEO亲自带领创新团队,并把大部分时间放进来。如果公司规模已经较大,可以考虑找到一个非常信任的人;Ta最好来自公司内部,这样协调团队外的资源比较有效率。

  做长期投资,最底层的逻辑永远是要考虑价值增加速度的:我投入100元买了A公司的股票,一年价值能增加多少?也就是说,A公司一年盈利(即资产增加)为多少?如果能增加10元,就远超定期存款及3年期国债(4%)。但其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要高很多 —— 也许下个季度该公司的经营可能遇到新困难、营收及利润会发生下降;但也可能增长很好,利润大幅上升,股票价值就会大幅增长。

  截止2020年12月31日,道琼斯、中国上证A股、中国深证A股、港股恒生指数平均PE(市盈率)分别为:27.7、16.61、34.51、12.58,而纳斯达克、中国中小板、创业板的平均PE分别为:37.0、35.82、64.91

  直观上也不难理解,一个SaaS公司如果今年做了1亿新购收入;第2年续费率105%(包括增加坐席数、也包括交叉销售新模块,减去流失客户的应续金额)就很低成本地获得1.05亿的收入(这部分的成本率约为20~30%,毛利很高);如果新购部分还有30%的增速、带来1.3亿的新客户收入,总体就有2.35亿营收。这个增速是很惊人的。后续年份继续这样增长,续费部分既稳定、毛利率又很高,这样的公司股票收益自然可观。

  从历史上看,投资市场理解PS估值需要不短的时间。在美国,先接受PS估值方式的是一级股权投资市场上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美国二级市场上散户很少,基金经理们都是专业投资人,理解SaaS模式也有个过程。

  在中国,VC和PE从2014年开始就逐渐接受PS估值;虽然2015年号称SaaS元年,但2017~2019年我相信几乎所有的VC/PE对中国的SaaS模式是否能走通都产生了疑虑。在2020年,随着美国SaaS公司的PS再次突飞猛进(是有一定业绩支撑的),中国股民也开始接受PS估值。

  实际上,中国这么大、有创业之心的人这么多,我们业内有句话:任何一个新的产品方向,全国都有20个团队正在做。只不过大家都还没宣传,互相看不到而已。我就偶然会遇到两批天南地北的创业者和我说几乎相同的新创意(当然从职业操守来说我不会串双方的信息)。

  观其原因,首先是产品好,能用新方法解决客户的老痛点;其次是公司的业务管理很成熟 —— 从高管到主管,目标管理、商机预测、引领性指标、人的激励,各方面都有一套方法。我自己跟着一起开会都觉得长见识,没见哪家SaaS公司能达到这个水准的。

  一个是对打造标准销售打法的建议和坚持。如果没有一套从获客到成交的SOP(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只靠优秀销售代表的个人能力,团队永远无法成功复制。做出高质量的SOP很难,但只要写出第一稿的文字,就有了不断改进的基础。

  另一个帮助是推动深度使用CRM。后面几个月明显看到,我们在开周会的过程中,通过CRM及运营系统的其他数据,很容易抓到堵点、很容易发现某个团队蓄客或转化率方面的问题,也容易发现某个个人的能力及工作态度问题。这些对业务管理有深远影响。

  很多SaaS公司的销售体系都会使用高提成、PK赛、销冠发iPhone等强激励手段,这并没有错。但要注意两点:第一,注意保持纯粹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业绩为中心的不择手段;第二,强激励需要配套强管控。

  在2015年初,我所在的创业公司几乎同时开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4个分公司,这些总经理及其小班子基本都是2014年在北京总部直销部门干过6~12个月的。从销售打法SOP,到招聘、培训、日常业务管理、激励方法、团队运营手段,以及文化底蕴,全都有标准套路。这样的团队到岗当月就能招聘到大团队,次月就能出高业绩(成交周期4~6周)。

  我有个同学是海底捞高管,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要解决:扩大营收要靠开分店,开分店最缺店长。以往每个店是一个店长、一个副店长;副店长成熟了,就出来自己开分店。可这样太慢啊!所以后来改了店内管理架构,一个店长带着3个副手,分别负责餐厅的前、中、后三个管理岗位,而且还进行轮换,这样培养人才的速度就快多了。

  此外,本系列文章上一篇《(107)销售体系薪酬奖金设计案例》也提到:主管级设计收入,应明显高出基层岗位,这是为了吸引人才晋升。同样的,总监的年设计收入要明显高于主管、总经理要明显高于总监,以此类推。感兴趣读者可在文末找到原文链接。

  从被动的热线客服转到SaaS公司定义的客户成功,是巨大的不同。从岗位目标、工作方式、组织激励、业务运营都没有多少类似之处。有的SaaS公司把客户成功部与实施部放在一起,也运行得很顺畅,这说明实施顾问更适合转型做CSM(当然,也不排除学习能力很好的热线同事可以转型得很成功)。

  很多企业到这时候才发现:公司缺乏业务规划及组织发展规划能力;业务决策流程、还是以CEO为中心临时决策;VP们没有系统思考能力也没有得到上级的信任根本不敢创新;执行公司策略的过程中,中层干部不敢向上争取、只会拼命压制下面同事的意见最终造成强烈反弹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创业的机会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