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流
无论中小学如何减轻考试负担,最后还是要面临中考。
双减政策出台后的文件指:,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也即是说,义务教育阶段最后的中考决定升学选拔。
中考依据考试分数选拔录取。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普职分流,是当前的共识,也成为当下的群体性焦虑。
“推迟普职分流,起码得让孩子读完高中”、“建议取消中考,避免过早分层”。近期针对中考普职分流的诸多观点接连引发热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目前的情况属于“过早分流”,因为只有一半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建议普及高中教育,如果有困难,可以考虑缩减为十年制义务教育。
推迟或取消普职分流有可行性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推迟或者取消普职分流,在当前均不现实。
图/图虫创意
因为目前我国高中教育资源不均衡,取消中职、职高的后续措施,必然是把其转型为普高,但是这样一来,这些普高会成为高中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院校。
高中要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实行就近免试入学,需要加快推进高中均衡发展,取消超级高中、示范性高中,但这无疑将是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
熊丙奇认为,结合各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是,不再强调普职比相当,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弹性调整普职比。
虽说普职比大体相当,从数据上来看,2019年初中毕业生145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39万人,占比约58%,全国普职比大致为6:4。
而在一些一线城市,比例会更加失衡。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60309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6067人,普职比约10:1。
更普遍的社会共识,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让人们认识到技术出身,也可以有同样的尊严、社会地位以及体面的收入。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努力发展的方向。
那么,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缩减学制实行十年一贯制可行吗?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认为,人的成长不仅有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体验、历练、甚至磨砺。学生也不能过度呵护,孩子们不宜在温室中成长,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需要合适的压力和度量。
2
推移
比推迟或取消普职分流更进一步的想法,是干脆取消中考。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梁建章发表观点,建议取消中考,避免过早分层。
有人觉得不现实,也有人觉得取消中考有案例可循。
韩国在1976年取消了中考,由于没有中考,也就没有分数排名、学校排名这样的评价。
然而,韩国宽松的小学和初中,将升学竞争的压力集中到了高中阶段。
为了争取首尔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入场券,毕业后获得更高的薪水和职业发展机会,高中阶段严重的课外培训、学业负担等问题同样存在。
日本初中生升高中虽然也需要考试,不过既可以通过“中考”这样的一般入学考试,也可以通过“保送”这样的推荐入学考试。当然了,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相对保险的“保送”,也就是推荐入学作为第一选择。
高中阶段,日本的复读生,声势并不亚于我国的“高四”复读生。东京大学考试中的复读生被称为“浪人”,而且数量始终在三成左右,最高接近一半。
“浪人”还分层级,复读一次叫“一浪”,两次叫“二浪”,三次以上就叫“多浪”。
取消中考,是将学习培训、升学竞争等压力,往后推移到了高中、大学阶段。
反观国内,当下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
背后的现实,是学生考不考得上211、985、“双一流”等名校,将来的职场乃至社会生活,就有可能遭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歧视和限制。
专家指出,现有的以中高考升学率高低配置生源的分层办学格局,是教育理念偏颇而导致的教育管理、办学目标等的一系列失衡。失衡是长期、复杂的问题,有教育系统本身,也有社会文化、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
基于此,解决当下升学焦虑的路径和方法,或许并不在教育本身,而是在教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