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朋友李,大专毕业
口头禅:老子生不逢时,早个几年,我比那些孙子强太多
昨天
”哥们,借个1000块,交个房租“
果断挂掉电话,上次借的还没还了,
比我强的孙子多了去了
凭什么我来当雷锋
二
我那么爱你,你却爱上了别人,你让我怎么办
抖音带火了这句撕心裂肺
现实在上演这个桥段
王哥毕业五年
去年底,女朋友正式成为前女友
”TMD,太现实了,我哪点比他差,不就是有个破房子吗“
”我已经很尽力了,老板抠门不愿意加工资我怨谁“
”等老子有钱了,你后悔都来不及”
现在
依然在不断上演着我怨谁的戏码
看来王哥永远成不了隔壁老王
三
“这个月完成任务务必拿到公司奖金”
“我努力”
月底
“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
“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
月复一月
周而复始
故事太多,不用编排,每个戏码都足够苦情
总有自认怀才不遇,牛逼的能射日
总认为努力已足够,不过是运气不好踩着狗屎
总认为.......
但是个人认为在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早已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如果你觉得是,那么可能有两个原因:
1、你没有120%的努力
2、你根本就不是人才
你不够努力
努力向来就不是衡量努力的标准
结果才是判断努力的唯一
也不要看似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一位朋友讲诉的真实故事
一次,HW新换了一任国家代表,就是公司在当地最大的老大。
这位新来的L总四十来岁,来了没几天召集所有的中方员工开会,一个人讲半小时,条理分明极有水平。
但是后来,听说他初次拜访客户老大,配备了专门的翻译,因为他从没在国外工作过,26个字母认不全,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大半年后,整个代表处中方员工和本地员工,一共200多人,在公司附近的礼堂开新年大会,L总发表新年致辞。
整整20分钟,居然全英文脱稿!
虽然发音不标准,简直是教科书一样的“Chiglish”,但是不慌不忙还挺流利,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之后的有个周末加班,在食堂碰到L总的秘书,一个中国女孩,朋友称赞起L总的英语。
秘书笑着点点头:
你知道吗,他第一次见完客户回来,就决心要在半年内把英语学好。
每天上班只要不开会,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读我给他从中国买来的教材,背单词卡片,看各种各样没有字幕的英文电影,下班了也呆在办公室,十一二点才回去。
他还要求身边所有的司机、保姆、本地员工,每天要主动跟他英文对话,如果不是要紧事,我一个中国人也得用英语跟他交流,不然他要不高兴。
他三个月就能用英语做简单的日常交流了,后三个月一是学习专业英语,二是练习英文演说。

不必再多说什么,对于努力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你应该认真的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做到了百分一百二十努力,你的决心是否像L总那样坚定,从一个零基础的四十几岁老菜鸟,半年拼到全英文脱稿演讲。
你有那么拼吗?
如果没有,怀才不遇跟你有半毛钱关系。
你不是人才
也许你本来就不是人才
什么是人才?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人才
可是马云说:
具备这4点的,才叫做人才,阿里巴巴才会重金聘用。
1、有强烈金钱欲望目标。
2、阳光心态,强大的内心。
3、忠诚、责任心强。
4、积极进取、紧随公司步伐。
第一条很好解释,佛系员工就不算了,他们属于“低欲望时代”。这样的员工和人才没有关系,“无所谓”是他们的口头禅,其实是无能的表现
另外三条看起来容易,真正轮到自己头上时,火炼出来的才是真金。
有次跟一个HR朋友聊天,她说:前不久公司离职了一个年轻的部门副总监,特别可惜。
他曾经带领团队,把竞争对手客户关系最好的地盘,生生撕开一条缝
三年之内连升两级,这在公司历史上绝无仅有。
在部门副总监的位置上,他又做了三年,成绩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出彩,也算是可圈可点。
忽然一天离职了,去了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据说对方许诺了优厚年薪加高额股权。
离开时,老板找他谈话,言语之间,是认为公司不够重视,没有善加利用他的能力。
三年两级,还不够重视?
离职没多久,小公司倒闭了,不知他要是知道自己本可以顺利升迁,肠子会不会都悔青?
这个年轻人,是人才吗?
是,也不是。
对照马云那几条,“阳光心态,强大的内心”、“忠诚,责任心强”
他根本就不算人才。
什么是人才?
光吹牛的不是人才,天天叫着怀才不遇的也不是人才。
说到做到才是人才,不会就学、不懂就钻的才是人才,舍得一身剐敢把对方的老王拉下马的,帮组织从绝境里挖出金子来的,才是人才。
移动互联网时代这都下半场了,你如果是个人才,早都发光发热,哪还会有时间抱怨和诉苦呢。
所谓的怀才不遇,不过是才华追不上梦想,努力够不着野心。
今天的世界,停止抱怨,努力打拼,唯有如此,方是正道!
是人才,在这里用行动证明你是!
否则,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