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成功故事 > 宗和伟:数控机床“拼命三郎”

宗和伟:数控机床“拼命三郎”

日期: 2019-01-14 浏览人数: 327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提到数控车工,很多人可能简单理解成站在车床边简单地操作各种按钮。其实,*数控车工,还能够根据图纸编制程序,控制机器的速度
 提到数控车工,很多人可能简单理解成站在车床边简单地操作各种按钮。其实,*数控车工,还能够根据图纸编制程序,控制机器的速度、位置、性能等,进行精密的配件设计制造,是真正的*技能工人。
 
 近日,记者在南雁集团的生产车间见到了数控车工宗和伟。中等个子,匀称、结实的体型,国字脸,沉稳地操作着数控机床,给人*印象*是严谨、细致。
 
    其实,宗和伟差点还走上了另一条职业之路。1998年,作为铜梁职中计算机专业的*批毕业生,宗和伟来到华西都市报,做了一名报社的校对。“感觉自己学的专业与工作有点脱钩,心有不甘。”两年后,宗和伟来到了云南一家水电企业,加入到了丽江梨园水电站的建设中。
 
    “当时人年轻,很想学一些具体的技术。”刚开始时,宗和伟被安排到车间当车工学徒。当时,数控车床刚刚兴起,能够熟练操作的技师凤毛麟角。“‘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当时技术没有普及,一些技师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业地位,根本不想将技术教给学徒。”宗和伟回忆道。为了学到真本领,宗和伟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干劲,拼命学、拼命干。终于,师傅被感动了,慢慢地将一些核心操作要领传授给他。
 
    这时,在职中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帮助了宗和伟,让他在数控编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到2011年,宗和伟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2011年末,因为要照顾家庭,宗和伟回到家乡铜梁,到南雁集团上班。此时,随着技术的更新,精密数控车床开始崭露头角,作为一名*车工,再加之有着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经历,宗和伟被公司委以重任,开始学习使用新技术。
 
    这一次,宗和伟再一次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逐渐摸索掌握了精密数控车床的操作技术。
 
    为了攻克某个技术难关,当时每天一上班,宗和伟*一头趴在车床上,不停地进行参数调试,遇到问题,*扎进资料室,翻阅相关文献资料。“由于攻关太难了,在此期间,许多工人都离职走了。”但宗和伟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将这个工艺拿了下来。至今,这项工艺仍然是南雁集团里技术要求*、工序*复杂的工艺之一。
 
    工匠精神在于永不止步。把技术难关攻克后,宗和伟并没有满足,他又带领一班人开始提高技艺。“当时我们一个班12小时,只能生产出不足200件产品,工作效率相对很低。”工友李志说,在宗和伟的多次改良下,该技艺得到了大大提升,如今,该工艺已经达到了每8个小时生产300件的*低效率。
 
    南雁集团作为一家生产汽车变速箱零配件的企业,其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大中小汽车企业。在多年的行业经验中,让宗和伟树立起了牢牢的质量意识。2014年春的*,一位操作工在加工产品时,车床的槽刀出现了缺口,仍然坚持生产。“槽刀的缺口很细微,肉眼是很难发现的。”宗和伟回忆说,刚开始出来的产品还比较正常,后来,他巡检时发现了异样,经过抽检,发现产品的槽径比正常值偏了几个丝。于是,他立马叫停了生产,对次品进行了返修,同时责令全车间工人进行隐患大排查,杜绝了次品出车间的现象。
 
    “我们的零件虽然是汽车的一个配件,但它关系到一车人的安全,*不能掉以轻心。”这句话是宗和伟在每天清晨的早会及每周六的例会上讲得*多的一句话。在他的倡导下,全车间工人逐渐树立了质量*、安全至上的生产观念。也正是如此,宗和伟带领的班组实现出厂产品合格率*的佳绩。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