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极保护技术中,为了判断被保护金属是否得到充分保护,调控阴极保护系统的运行过程,一般采用两个主要参数,即保护电位和保护电流密度。为了确定较佳保护效果,有时使用保护程度和保护效率。正确选择和控制阴极保护的主要参数是决定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
被保护金属的阴极被外部电源或牺牲阳极极化,使金属电极的电位从自腐蚀电位负移至金属表面腐蚀电池阳极的开路电位。此时被保护金属的腐蚀过程完全停止,对应的电位值习惯上称为较小保护电位。所谓较小保护电位,就是被保护金属开始获得完全阴极保护的初始电位,当小于这个点时,金属就达不到完全阴极保护的水平。它是阴极保护技术中判断金属保护效果最关键的控制参数之一,是测量和调整阴极保护操作过程、监测和控制阴极保护效果最关键的控制参数之一,是测量和调整阴极保护操作过程、监测和控制阴极保护效果较重要的参数之一。
对于钢结构,较小保护电位是铁在规定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电位。只要能计算出铁相应的平衡电位,就能求出它的较小保护电位。理论上,阴极保护可应用于所有与土壤或水接触的金属结构或设备。应用于周期性浸没的金属表面的阴极保护也是有益的。然而,阴极保护的应用范围有时会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例如,保护一些现有结构是不经济的,因为重建这些现有结构以便它们可以采用阴极保护的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