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前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保留并延续有价值的历史构件或历史信息。近代建筑有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可以大致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再加上李格尔提出的“情感价值”。而作为建筑外表皮的清水砖墙,在近代建筑价值体系中占据什么位置?有没有自身的独特价值?这是回答“近代建筑清水砖墙到底要保护什么”的关键。艺术价值:与古代建筑不同的是,清水砖墙是近代建筑立面艺术风格的重要装饰和典型特征,在设计之初就会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结合清水砖墙的特性,选择各种不同的色彩搭配、拼花图案、线脚和灰缝,同时也要受经济财力和建筑材料的制约。从外廊式风格、哥特复兴风格、安妮女王风格,发展到文艺复兴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再到装饰艺术风格,不同的建筑风格会有不同的清水砖墙砌法、图案和线脚装饰。
历史价值:清水砖墙自身很难直接承载建筑的历史价值,除非在墙体表面附着有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证据,比如战争中的枪弹孔、标语等。因此,近代建筑清水砖墙的历史价值是与建筑整体的历史价值分不开的。由于建筑功能、使用者会不断变化,其价值可能也会随之改变,尤其近代建筑若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发生关联,在登录为保护对象进行价值评价时,会突出其见证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历史价值,将其命名为“纪念地”或“故居”。这类建筑若采用了清水砖墙立面,在制定修复方案时,除了要关注艺术价值、岁月价值外,还要考虑历史价值,即重大事件发生或重要人物生活的历史时期,建筑的外观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准确的价值认知是确定保护修复目标最重要的前提,近代建筑清水砖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价值、岁月价值和历史价值方面,但价值评估不等于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综合评估。
在现场勘察之后,如果项目经费中关于外立面保护的专项经费充足,则可以进入实验室分析;若项目经费不充足,则建议对必须补强的部位进行抢险加固,对易于去除的“污垢”进行现状清理,其余部分保持现状。切不可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采用成本低廉的“不当”技术进行盲目的修复,因为这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待到经费充足时,可以再次进入现场勘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流程。实验室分析需要现场进行材料取样,并记录下材料取样位置、深度及数量。实验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研究,包括颜色新鲜面及风化物、主要成分、表面构造、老化程度等;砌筑材料和勾缝研究:主要成分、水泥或石灰含量、原始配比、原始骨料的成分类型分配曲线及颜色;覆盖面层研究:覆盖层成分、颜色、厚度以及施工工艺等;主要材料水溶盐的研究及评估。此外,还要进行清洗材料实验:选择不同清洗材料进行清洗效果、环境污染度、操作便利度、经济性等对比,筛选出最适合现场操作的清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