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这种水泥砂浆整体覆盖,掩盖了清水砖墙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且可能会加速砖面的破坏印字,在清水砖墙修复技术方面,上海经历了涂色描缝、批平刻缝、贴仿制面砖、砖粉修补、替砖修复等阶段,最终出台了地方修缮规范。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上海已形成清水砖墙修复的稳定市场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项目经费一般比较充足。目前上海近代建筑外立面修复大多采用外墙专业分包的模式,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培训,已形成几支专门从事外墙修复的分包队伍,有固定的熟练工人,对保护理念的理解、对材料和技术的熟练程度远超一般工人,因此专业的施工队伍大多能较好的理解并贯彻设计师的意图。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在清水砖墙修缮中存在单项经费不足及技术理念落后等问题。
历史价值:清水砖墙自身很难直接承载建筑的历史价值,除非在墙体表面附着有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证据,比如战争中的枪弹孔、标语等。因此,近代建筑清水砖墙的历史价值是与建筑整体的历史价值分不开的。由于建筑功能、使用者会不断变化,其价值可能也会随之改变,尤其近代建筑若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发生关联,在登录为保护对象进行价值评价时,会突出其见证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历史价值,将其命名为“纪念地”或“故居”。这类建筑若采用了清水砖墙立面,在制定修复方案时,除了要关注艺术价值、岁月价值外,还要考虑历史价值,即重大事件发生或重要人物生活的历史时期,建筑的外观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准确的价值认知是确定保护修复目标最重要的前提,近代建筑清水砖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价值、岁月价值和历史价值方面,但价值评估不等于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综合评估。
如果清水砖墙表面的覆盖层具有了较高的历史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则同样应该评估覆盖层所具有的岁月价值,综合分析后再确定是否加以去除。经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岁月价值的评估,可以将清水砖墙表层分为3种状态:有价值的历史覆盖层、无价值的历史覆盖层、有沧桑感的砖墙面层。现实工程案例中,各种不同时期的添加物、不同的材质和保存状况往往会出现在同一栋建筑或同一面墙体中,清水砖墙很难有一个理想的单一状态,因此不能武断的采用单一标准,简单的将外立面恢复到历史上“所谓”价值最高时期的外观,因为这种风格“统一”的外观可能在历史上从未真正存在过。清水砖墙不同部分的价值侧重点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面墙也可以根据价值评估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修复目标和修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近代建筑的现场勘察主要包括形制勘察和病害勘察两部分。外立面形制勘察重点关注建筑立面形制风格、立面材质类型、覆盖层材质,同样也要关注结构形式;外立面病害勘察包括墙体缺损、裂缝裂隙、生物侵蚀、风化、空鼓、剥落、泛碱、水渍、烟熏、锈蚀痕迹、人为涂写,以及油漆、涂料、水泥、瓷砖等覆盖,以前修复时采用的不当修复材料和化学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