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钽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因此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常温下钽能与氟反应。在150℃时,钽对氯溴碘均呈惰性,在250℃时,钽对干燥的氯气仍然有抗腐蚀能力,在含有水蒸气的氯气中加热到400℃,仍然能保持光亮。 在500℃则开始被腐蚀,在300℃以上钽与溴反应,对碘蒸汽则当温度达到赤热之前均呈惰性。氯化氢在410℃时和钽反应,生产五氯化物,溴化氢则在375℃与钽反应。当加热到200℃或者更低的温度下,S能与Ta作用,碳及烃类在800-1100℃与钽作用。
钽板几乎都采取冷加工。一般是从15~30cm的钽锭开始,冷锻造成约8~10m厚的板坯,再从这种板坯开始冷轧,压缩率可在95%以上。商业性生产中,板坯通常是用两滚轧机或4滚轧机轧制成0.63~1.2cm厚的板,幅宽一般为51~102cm。代表性的轧制是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进行,以防止表面生成氧化物。在需要热轧制时,由于再结晶的原因,温度升到1000℃,并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
钽板厂家介绍到:钽作为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应用还很少。钽与钢中间隙原子如C、N等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而且和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甚至在高温下也非常稳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学者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OM、SEM、TEM的观察,初步研究了钽对Fe-C-Ta合金的强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钽含量从0.027%增加到0.059%时,合金的强度大幅度提高,高钽含量合金的冲击功降低87J,但仍然具有较好的韧性。分析认为,钽在铁基合金中的强化作用表现为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高钽含量合金在600℃时效1h后,其强度和塑性同时达到最大值,获得了最佳的含钽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