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市场主体,校企怎样实现深度合作?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给出的答案是让“企业学院”落户校园
2008年7月,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后,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近3年来,该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成立了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与省内和淮海经济区近百家特级、一级建筑企业和十几所建筑类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联盟。通过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学院与龙信集团、中南集团先后多次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并通过技术服务帮助龙信集团建立了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针对企业实际问题共同申报并立项了省级科研项目8项,学院向企业转让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院还为中南集团成功举办了赴毛里塔尼亚劳务人员培训班、项目经理培训班。近年来,学校每年都安排数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也多次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3年来,两个集团先后接收了200多名毕业生。该院院长袁洪志认为,“校企合作不能只想索取,学校必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实现互惠共赢。”龙信集团副总经理陈耀星说,“我们和徐州建院的合作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合作,我们在合作中确实得到了实际利益,取得了实际成效。这是我们把龙信学院建在该院的基础。”
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拳头产品和发展方向,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都有个性化的要求,尤其是施工类建筑企业,必须有大量的能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的“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都认识到,只有前移和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才能把本企业的文化及早融入未来的企业人才培养中,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正是对人才市场的理性分析和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渴求,促动了作为特大型企业的龙信集团和中南集团直接走进学院参与人才培养,催生了龙信学院和中南学院的诞生。
考虑到对多专业的需求和人才合理的学院结构,龙信学院和中南学院首先确定进入“企业学院”的学生数,然后通过学生自愿申报、企业面试、签署协议来确定人选,组成“企业学院”班级。校企双方建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学院工作组织,共同研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选派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学生每年都深入到企业项目工地实习。学院还在校内建筑技术馆开辟专门空间,建立起视屏互动教室,将龙信集团遍布全国各地的施工工地实时情况直接转播到学校,供学生认识实习,学生也可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进行交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了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的“零距离”对接。
“企业学院”建立后,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钱打了水漂怎么办?一所万人以上的学院不可能只为某一两个企业服务,学校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办几个“企业学院”划得来吗?对此,必须要求双方管理高层的战略智慧。
院长袁洪志认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有企业的深度参与,蜻蜓点水式的参与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前沿技术和企业文化,否则,校企合作就成为一句空话。选择与知名企业举办“企业学院”,不仅可以为合作企业培养适岗人才,而且可以让全校学生都能受到优秀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还可以通过学生走进社会辐射企业先进文化。龙信集团总经理陈祖新介绍说,与徐州建院共建龙信学院,不在于毕业生是否都到龙信集团工作,学生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了今后工作的适应期,即使部分学生不到龙信集团工作,也是龙信集团尽到的社会责任。正是在学校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校企之间迅速拉近了距离,搭建较高的平台,培养优秀人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方桐清 记者 李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