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的浓郁醇香中略带苦涩,创业的过程何尝不是如此。今天,咖啡和咖啡馆如此普及,原因之一在于人们接受了它的定位——清醒、洞察、礼貌、在场、距离、安逸、精致、浪漫等,这是400年来在传播中演变形成的观念。实际上,咖啡、咖啡馆在历史上的名声本是不同意见的辩论、是新事物融入社会时裹挟着的新观念。这在《咖啡馆的文化史》一书中,有过清楚的记载。
而在眼下的中国,泛IT业的创业浪潮如此汹涌,譬如2010~2012年间,仅北京中关村每年便新增近4000家科技型企业,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手握资金寻找项目的投资人,成为这里为数不少的独特风景。他们热衷于谈论技术和商业、人才和团队、产品和赚钱、梦想和现实……
以环渤海经济带腹地的京津两地为例。北京市工商局信息中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2年,北京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265家、3614家、突破4000家和近4000家。近日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推动会上发布的消息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天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为7863家。创业者们追求商业成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有意味的是,围绕着这一庞大的IT创业群体,诸如经验交流、创业办公、创业辅导、创业融资等需求又逐渐延伸出来,形成新的生意链条。
该行业的几位创业者解释说,茶馆也是餐饮消费类创业孵化器的补充落地场所之一,但咖啡馆成为主流场所平台,更多是缘于文化因素——类似创业孵化器行业初始于美国,咖啡文化是美国主流文化。此外,咖啡馆似乎更能令人放松,对于需要灵感的创业者们,这很重要。
在采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通过整合技术、信息、市场等社会资源,结合北京中关村特有的环境、地缘、人才、资本等优势,3W咖啡形成了一套符合创业者发展需求的业务体系:提供持续的深度沙龙及聚会,以促进创业者、投资人等主流目标客户群之间的互动交流。3W咖啡以“圈人脉”为主流业务模式,这与其创业团队有密切关系。3W咖啡是由一群热爱互联网、酷爱咖啡和红酒的互联网人士通过微博发起,目前共有183名股东,都在创投圈和互联网界颇具号召力: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姜皓天、枫谷投资董事长曾玉、去哪儿CEO庄辰超、淘米网COO程云鹏、学而思创始人曹允东、雪球财经创始人方三文及来自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盛大、金山、阿里巴巴等公司的高管。
据了解,3W咖啡第一批股东,每名最多只能出资5万元,限购咖啡馆5000元/股的股票10股。第二批每位股东只能出资6万元,限购6000元/股的股票10股。而咖啡馆管理团队成员许单单、马德龙、鲍春华三名创始人,共占30%左右股份。
除了183名股东之外,3W咖啡还网罗了一批大型IT公司总监级的人物和资深产品经理,组织了专家俱乐部。俱乐部之下还组建了针对开发者的逐鹿客户俱乐部。至此,3W咖啡完整编织了链接创始股东、专家、开发者的三级人脉图谱。
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介绍说,根据创业一族的现实需求,车库咖啡的创业孵化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实体孵化,创业者长期驻扎在车库咖啡办公;第二种是流动孵化,创业者一个月或一周来几次,主要受车库咖啡这个平台提供的一些特殊创投服务吸引;第三种是心理孵化,创投人士获得车库咖啡认证后,通过网络远程享受相关创投服务。
车库咖啡还开发出了虚拟孵化的业务概念,即车库创业俱乐部。每年根据报名团队选择一部分创业团队进行孵化,提供一些创业必需的硬性资源,如免费服务器、安卓测试工具等,另外还有一些软性资源,如知名天使投资人、律师联盟团队、UI设计专家、技术骨干等人脉整合和招聘对接会、产品挑刺专场等,从而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中需要解决的一揽子方案。
中关村西区互联网企业扎堆,咖啡馆也很多,贾宁的团队也讨论过,无论是商业需求,还是生活需求,贝塔皆应涉及。“我们不仅是一家餐饮企业,还要把互联网业界的精神品质带给大家。”贾宁的话透露出其目前仍在探索其业务边界的焦虑。
中国创业咖啡联盟发起人董建强向记者透露,在他统计的近50家创业咖啡馆中,盈利企业的比例不超过10%,做到盈亏平衡的企业约30%,60%仍处于现金流亏损状态。过去两年,创业咖啡馆转型或倒闭的有四五家。“一半以上创业咖啡馆还没有解决生存问题,未来一两年倒掉很有可能。”他说。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于7月15日在微博中曝料称,上海苏州河边的创业咖啡“微咖”即日起关门大吉。他感叹道:“创业咖啡,真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一旦股东动机不纯,经营者再有理想、再有抱负,恐怕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记者了解到,复制杭州贝塔咖啡的北京贝塔已经遭遇运营尴尬,今年3月,北京贝塔咖啡曾进行了负责人调整。如今新团队涵盖了设计、市场、管理方面的人士。一时之间,猜测与争议顿起:到底是从创业者出发建立创业孵化体系,还是从咖啡馆自身运营角度做好基本服务,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客户群体以及运营模式。
对鲍春华来说,3W咖啡高昂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租金这块。仅中关村立方庭店210平方米的场地租金每月就高达近8万元。如果不算其他业务收入的线W咖啡算是亏本运行。出于成本压力考虑,3W管理团队不得不选择在更便宜的地方开店。搬入北京海淀图书城的新址后,可使用面积扩大到1300多平方米,场地租金并不比立方庭高多少。
鲍春华告诉记者,3W咖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四条业务线:第一块是咖啡馆业务。咖啡馆的餐饮运营和管理方面,公司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从而挖掘咖啡馆本身的餐饮价值。深圳的3W咖啡店已经赚钱,北京由于店面租金昂贵到现在还是亏损的;第二块业务为传媒公司。以咖啡馆为平台,已成立一家传媒公司,与来此平台寻求合作的互联网公司或创投机构进行业务对接和业务拓展,目前这块业务的现金流还不错;第三块业务是投资基金,进行持股孵化,获取相应的投资收入;第四块业务就是上述专家俱乐部和逐鹿俱乐部带来的服务性收入。
谈到这些商业思路的形成过程,鲍春华表示,这些思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想改变一下以前媒体报道3W咖啡是一家咖啡和红酒文化及美食的小资聚点,抒情的印象。”“现在我们更加重视3W咖啡对圈子人脉的聚拢作用,加大项目和投资人的对接。”
针对创业企业的孵化,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以北京创业中心等为代表的“孵化器+加速器”模式,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联盟”模式,以博奥联创等为代表的“创业导师+持股孵化”模式,以创新工场等为代表的 “早期投资+创新产品构建+全方位培育”模式,以及以车库咖啡为代表的创业咖啡馆的“项目+资本开放式链接”模式。
当孵化器平台经营者看好孵化器内的某家企业,就对它进行投资以获得部分股权,从而获取相应的股权投资收益,拓展收入范围,这被称作“持股孵化”。比如,今年4月,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和光谷软件董事长李儒雄在武汉共同创办了光谷创业咖啡。据了解,光谷创业咖啡目前已完成了一个项目的投资,投资额500万元,正在洽谈且投资意向明确的项目已不止5个,意向投资额高达700万元。
如今,入住车库咖啡的创业团队已经有三四十家获得了天使投资。每天,苏菂和各式创业者打交道,目睹各种成功和挫败,总是心有共鸣,因为他也曾是一名创业者。两年前,当苏菂选定一家不起眼的宾馆二楼作为车库咖啡落脚地时,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料到车库咖啡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有了这样的底气,车库咖啡本可以做得更大。但与一般企业要做大做强的想法不同,车库咖啡在这股浪潮中却选择了 “逆流”:只钟情于做一家小而美的纯中立平台,“未来是什么不知道,做类似公益平台,我们只想做纯平台,小而美的企业。”这种貌似保守的理念,使苏菂被很多朋友质疑,“这叫什么未来?”
至于未来的扩张计划,苏菂说目前没有扩店计划。他解释说,目前还没有到那种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但品牌积累还不够。即使未来要扩张,也不会采取加盟复制的方式。之前曾有急于转型的煤老板慕名而来欲投资车库咖啡,但被苏菂拒绝了。
据了解,为了坚持业务的纯粹性,车库咖啡甚至会拒绝举办相关的媒体见面会、新闻发布会、产品发布会等同行们用以拓展收入来源的业务模式。时下,车库咖啡的业务拓展,主要着眼于小而美理念之下的内部挖掘。记者在车库咖啡采访时发现,从一楼到车库咖啡的楼道里,布满了十几块广告牌,其中以互联网公司居多。除了卖咖啡,这些广告牌成了车库咖啡重要的收入来源。
与车库咖啡坚持小而美的经营理念不同,3W咖啡正好与之相反,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咖啡馆正在迅速扩张,继去年8月在深圳开设一家分店以来,今年7月,3W咖啡刚刚搬入了位于海淀图书城1300平方米的新办公场地,经营面积扩大了6倍。目前,上海、无锡、天津等分店布局计划也正在逐步展开之中。
3W咖啡的新址是一个三层独栋小楼。一层是散客消费区域,二层作为一般活动会场;孵化三层是80多个工位。鲍春华说,“我们会选择10人以下、背景好一些的团队,成立一个专家俱乐部成为联合办公孵化器的导师,请他们去诊断创业项目,提供指导。”
记者还获悉,3W咖啡正尝试与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以入驻收取服务费的模式进行合作,由该产业园提供场地硬件,3W咖啡负责提供管理服务,并为产业园介绍创业者入驻或投资人投资,从而带动产业园科技企业的创业氛围,3W咖啡则依靠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谋利。